笨的是軟體!

2005 年 7 月 31 日
笨的是軟體!
我記得幾年前我跟一位香港朋友去了中國大陸的一些城市,我們聊了如何這些城市可以如此快速地轉變及美化。不過他說中國大陸還有一大段路要走,隨然有這些摩天大樓,不過僅是一些硬體設備,沒有軟體設備。他的意思是說儘管有這些你看得到的摩天大樓及寬廣的馬路,中國大陸仍然有許多需要進步的地方,因為人們的思想與技術比這些硬體設備還需要長時間的發展。儘管深圳猶如香港,而上海像紐約,比喻就到此結束。在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玻璃大樓的背後,其實軟體設備方面仍然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最近我讀了,Thomas Friedman的書,一位非常著名的紐約時報的記者在他著作 — 了解全球化 – 凌志汽車與橄欖樹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有詳細記載有關全球化的趨勢。
其實他以國家比喻你對電腦的基本選擇。首先,他提到的硬體設備,對他來說就是經濟的外圍。他意旨不管一個國家選擇一個自由經濟體系還是選擇共產黨的或是介於這兩者中間的, 基本上就像是電腦的戰爭一樣,硬體設備的戰爭已經結束了—全球的人已經選擇了自由經濟主義的模式。
現在每個國家競爭的項目多半是如何實施硬體設備的作業系統及軟體本身(是資訊科技領域最常見的 — 就是如何將軟體成功地實施。目前硬體設備已經不成問題了)。大多數的國家,包括南美洲,東歐國家及許多亞洲國家已經對硬體設備採取較開放的態度, 不過大多數國家並無法正確地管理及實施軟體。
軟體是由什麼構成的? 其實就是依法治理比較寬廣的領域, 就是達到個政府機關及人民了解的程度, 並使其發揮作用。 包括銀行法, 商業法, 合約法, 商務行為規則, 財產權, 司法正直, 會計標準, 管制機關, 等等。他說過, “硬體是容易的, 而要讓軟體發揮作用是很困難的”。
要開一個股市並不是很難的事, 難的是要如何執行其法則並保護其投資人的權益. 要開闢自由言論也並不困難, 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暨自由又可信賴的媒體。 要開闢一個國家的進口市場也不是一件難事, 困難的是要如何建立一個非常健全的制度, 使其製造商及進口商能獲利。
類似的情形若發生於商場上, 需要討論的不是你有沒有一個很好的存貨或貨運系統, 而是你如何成功地執行其整個系統過程。無庸置疑地你應該要使你的薪資系統電腦化, 不過重要的是如何將其成功地執行 擁有一項電腦化系統已經不能算是優勢, 因為每家公司應該至少擁有一項作業是電腦化的。資料庫及群體軟體系統現今都很盛行, 但最後的贏家就是要看如何提升其通訊及保留與呈現重要的資訊及分析, 這樣才能將資料化為重要的情報, 也才能有助於重要抉擇。
軟體的競爭持續於其他國家與政府, 同樣地競爭存在於其他商業活動。這個競爭的贏家將取決於各國家與生意人如何成功地選擇及執行其軟體的各項挑戰.
在大部分的商業情況裡, 無論你是討論科技, 音樂, 電影或其他, 必定是軟體決定硬體。分辨一個人的價值不單單是看其個人技術方面的純熟, 其軟體方面的技能也很重要。
我想引用老子的千年名言(雖然用在其他的文章裡, 且以不同的推論), 但至今仍然影響深遠作為結束, “柔則剛, 弱則強”。